全球快讯:“淫者论事,孝者论心”,一语点破人性,圣人都难免俗

2023-04-20 10:58:48     来源:艺述史

文案|艺述史  


【资料图】

艺述史官方原创

淫者论事,孝者论心

“淫者论事,孝者论心”,到底该怎么理解?其中点破的现实人性,连千古圣人都难以跳出,你敢承认吗?

1

俗话说“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首”,对于淫和孝,我们该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呢?“淫字论事不论心,论心千古无完人。孝字论心不论事,论事万年无孝子。”这是出自《围炉夜话》中的一句话,后人将它总结成八个字,“淫者论事,孝者论心”,这句话具体该怎么解释,为什么它会成为判断人性的准则?

“淫者论事”,所谓淫,并非说的是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,而是很寻常不过的男女关系,古人常说“食色性也”,吃饭与美色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,即便是再崇高的圣人。

诸如孔孟也避免不了欣赏美女,也总会结婚生子,正所谓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所以好色并不是多么的不堪,就像是《围炉夜话》中说的,“论心千古无完人”,心是内心的真实想法,事做出实际行动,这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人完全没有好色之心。

2

所以有好色之心无妨大碍,但可怕的就是做好色之事,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也有过好色的经历,有一次曾国藩去朋友家拜访,朋友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,曾国藩忍不住多看了几眼,甚至看到情不自禁把朋友给冷落了,朋友看在眼里也不好指责,等告别夫妇二人后,曾国藩一路上反省自己,觉得自己有这种偷看的举止太不应该了,于是回家写日记痛斥自己的行为,字里行间皆是对自己的痛骂。

人人都爱美女美男,只是欣赏情有可原,但一旦付诸到行动上,有了实际不妥的行为,比如偷情、调戏乃至更不当行为,从内心上升到实际行为,此时好色就成了伤风败德之事。

对于好色来说,心动不可怕,可怕的是付诸行动,但是对待孝心上,古人却认为孝心看重的是发自内心而非实际行动。其实当今社会流行着一种社会风气,叫“假孝顺”,很多子女把赡养老人当成一种任务,有的是为了老人的财产养老金,有的是为了给外界塑造一个孝子孝女的形象,有的甚至是只在“朋友圈”晒自己孝顺的假孝子,孝敬父母天经地义,更应该是内心自发的情感,《劝孝歌》中就说了,“勿以不孝身,枉着人子皮”,人子皮说的就是那些会伪装的假孝子。

从前听过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,某地一个孝子远近闻名,有很多人想要去拜访这位有名的孝子,去寻求孝顺的经验,于是不远万里到了孝子家中,正好看到了孝子砍柴回家,结果孝子的行为让他们大跌眼镜,回到家中的孝子把木柴一扔,让母亲把木柴搬走,还让母亲打来洗脚水帮他捏脚,到了晚饭的时候,母亲把做好的饭菜摆了一桌子,结果孝子来了一句“汤太咸了。”这些来访的人一看,怒斥这个孝子“你这么使唤你的母亲,算什么孝子?”

3

此时孝子不慌不忙地回答,有意而为的孝不是真的孝,无意而为的孝才是真的孝,你们只看到我使唤母亲卸柴打水,看到我说汤太咸,但殊不知我在外忙碌了一天,母亲肯定心疼我。

如果我不接受母亲的帮忙,母亲就会觉得自己老了,不中用了,自己儿子劳累了一天我也帮不上忙而愧疚,之所以我加以责备,也只是想让母亲明白,我能理解母亲对儿子的关怀,我能能直言不讳汤太咸,也只是我顺其自然,不做作罢了。

对于孝敬父母来说,有着各种各样的孝顺形式,但无论哪种方式,都应该出自于真心实意,来自你发自内心的尊敬,对于父母来说,太过注重形式的孝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,“儿子又花钱了”“女儿又受累了”,其实对于父母来说,物质本就可有可无,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你能在心中惦念着他们,时常陪伴比任何孝敬方式都要情真意切。

END

关键词:

明星

电影